community.vmware.vmware_vm_storage_policy_info 模块 – 收集有关 vSphere 存储配置文件定义的存储策略信息。

注意

此模块是 community.vmware 集合 (版本 5.2.0) 的一部分。

如果您使用的是 ansible 包,则可能已安装此集合。它不包含在 ansible-core 中。要检查是否已安装,请运行 ansible-galaxy collection list

要安装它,请使用: ansible-galaxy collection install community.vmware

要在 playbook 中使用它,请指定: community.vmware.vmware_vm_storage_policy_info

概要

  • 返回有关 vSphere 存储配置文件的基本信息。

  • vSphere 存储配置文件定义存储策略信息,该信息描述虚拟机的存储要求和存储提供程序的存储功能。

参数

参数

注释

hostname

字符串

vSphere vCenter 或 ESXi 服务器的主机名或 IP 地址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HOST 的值。

password

别名:pass、pwd

字符串

vSphere vCenter 或 ESXi 服务器的密码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PASSWORD 的值。

port

整数

vSphere vCenter 或 ESXi 服务器的端口号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PORT 的值。

默认值: 443

proxy_host

字符串

将接收所有 HTTPS 请求并转发它们的代理的地址。

格式为主机名或 IP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PROXY_HOST 的值。

proxy_port

整数

将接收所有 HTTPS 请求并转发它们的 HTTP 代理的端口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PROXY_PORT 的值。

username

别名:admin、user

字符串

vSphere vCenter 或 ESXi 服务器的用户名。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USER 的值。

validate_certs

布尔值

允许在 SSL 证书无效时连接。当证书不受信任时,设置为 false

如果任务中未指定此值,则将改用环境变量 VMWARE_VALIDATE_CERTS 的值。

选项

  • false

  • true ← (默认)

备注

注意

  • 所有模块都需要 API 写入权限,因此在免费的 ESXi 许可证上不支持。

  • 所有变量和 VMware 对象名称都区分大小写。

示例

- name: Get SPBM info
  community.vmware.vmware_vm_storage_policy_info:
    hostname: '{{ vcenter_hostname }}'
    username: '{{ vcenter_username }}'
    password: '{{ vcenter_password }}'
  delegate_to: localhost
  register: profiles

返回值

常见返回值已在此处记录,以下是此模块独有的字段

描述

spbm_profiles

列表 / 元素=字符串

SPBM 信息字典列表

返回:成功

示例: [{"constraints_sub_profiles": [{"rule_set_info": [{"id": "hostFailuresToTolerate", "value": 1}, {"id": "stripeWidth", "value": 1}, {"id": "forceProvisioning", "value": false}, {"id": "proportionalCapacity", "value": 0}, {"id": "cacheReservation", "value": 0}], "rule_set_name": "VSAN sub-profile"}], "description": "Storage policy used as default for vSAN datastores", "id": "aa6d5a82-1c88-45da-85d3-3d74b91a5bad", "name": "vSAN Default Storage Policy"}]

作者

  • Abhijeet Kasurde (@Akasurde)